醫療專欄

Medical Column

小兒厭食

陳淑芬 醫師

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食、食慾不振、厭惡進食的病症。城市兒童發病率較高,各年齡兒童皆可發病,尤以1~6歲小兒多見,其發生無明顯季節差異,但因夏季暑濕當令,易於困遏脾氣,使症狀加重。本病由脾胃功能失調所致,一般預後良好,但長期不愈者會使氣血生化泛源,易於感冒,生長遲緩、影響甚大。

病因病理

一. 飲食不節,餵養不當:父母或保母缺乏餵養知識,隨意投以肥甘厚味,如糖果、煎炸、黏膩、炒香食物或濫服滋補藥品,高營養食品、損傷脾

氣,或因乳兒期未按期添加輔食,斷乳後不能適應普通飲食,或小兒生活無規律,進食不按時,貪食零食 、飲食偏嗜,飢飽無度,均可導

致脾胃損傷、產生厭食。

二. 多病久病,損傷脾胃:小兒患泄瀉、肺炎、喘嗽、肝炎等病,傷及脾胃、病後未能及時調理,可致厭食。

三. 先天不足,後天失調:先天不足的嬰兒脾胃薄弱,往往出生之初不欲吮乳,若後天又失於精心護養,脾胃虛均,則食愈難以增進。

四. 情緒變化,思慮傷脾:小兒神氣怯弱,易受驚恐,或變換環境或家長要求高,多加限制或父母對小兒嬌養順從,小兒稍有不遂就哭鬧等,均

可使小兒情緒抑鬱、肝失條達、氣機不暢、影響脾胃功能形成厭食。

治療

一、 脾失健運

症候:厭惡進食、食不知味、常伴有噯氣、泛噁、胸悶脘痞、大便不暢、若強迫進食或偶然多食則脘腹脹滿。

治則:調脾助運

處方:参苓白朮散加減,偶然多食引起脘腹脹滿時,應暫時控制進食。

二、 脾胃氣虛

症候:不思飲食、形體偏瘦、面色少華、精神不振、食少便多、大便入水易散、夾未消化食物、也有患兒易出汗、易感冒,抵抗力降低者。

治則:補益脾胃兼助運化

處方:勝昌壯兒散

本病症病程較久,需堅持較長時間服藥、並配合飲食調理、方可見效。

三、 胃陰不足

症候:食慾不振、食少飲多、面色萎黃、皮膚失潤、大便偏乾,小便短黃、部分小兒煩躁少寐,手足心熱、唇舌偏紅少津。

治則:益胃養陰

處方:養胃增液湯加減

除了內服藥物之外,我們也可運用推拿法來增進小兒食慾。

1、 用拇指旋轉推揉小兒拇指端指紋面的穴位。

2、 用拇指按揉小兒拇指根粗大部位的穴位。

3、 用拇指在小兒掌面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呈線狀的穴位。以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。

4、 以小兒手掌心為中心、用拇指在中心周圍穴位畫圓似地摩擦推動。

5、 用手掌跟按揉位於小兒肚臍上方的穴位(中脘)

6、 用雙手拇指沿小兒肋弓角邊緣向兩旁分推。

7、 用食指和中指按揉位於小兒肚臍左右的穴道(天樞)。

8、 用拇指按揉位於小兒膝蓋下方的穴道(足三里)

9、 用拇指和食指把小兒背脊兩側的皮膚由下往上依次提拿。

預防與護理

一、 掌握對兒童正確的餵養方法;飲食起居按時、有度。夏季不過食生冷食 品,按不同年齡給予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、嬰兒期按時添加輔

食。

二、 對早產兒、新生兒加強護理、、注意保暖,預防感染,儘量母乳餵養,患肺炎、腹瀉等病造成食慾不振者、病情好轉後飲食逐漸增加。胃

消化不良者及時調理脾胃。

三、 注意小兒情緒變化、防止憂思驚恐損傷脾胃、變換生活環境要逐步適應。

四、 要糾正小兒貪吃零食、偏食挑食、飲食不按時無定量的不良習慣、少進 食肥甘厚味、生冷乾硬等不易消化食物、食物不要過於精細、應鼓

勵多吃蔬菜及粗食、增加食物的品種,菜餚講究色香味、以促進食慾。